就业和升学质量,从来都是检验一所高校人才培养成色的“试金石”。对学生而言,四年寒窗的最终落点,是能否手握过硬的“通行证”——要么在学术赛道持续精进,要么在行业赛场站稳脚跟。毕竟,空谈培养理念不如拿出实打实的就业成绩单,吹嘘学术资源不如看学生能否叩开顶尖学府的大门。
而华南理工大学的育人成果,从其铭诚书院2025届毕业生的表现中可窥一斑。据华南理工大学铭诚书院2025届毕业生相关数据显示,这届235名学子交出的“成长答卷”,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,都透着一股扎实的底气。
先看升学这条路。74名选择在国内深造的学子,硬是凭着实力把“天花板”变成了“起跑线”——100%都进入了“双一流”或985高校。其中67人通过保研升学,近三成(28%)敲开了北大、清华深圳研究院、复旦等C9高校的门,剩下的也都去了华工、中山等985高校或中科院这样的顶尖科研机构。
而且,能同时收到多所名校橄榄枝的学生不在少数,最终选校时既看研究方向又结合职业规划,可见学术选择上的清醒。另外7名考研成功的学子,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稳扎稳打,也都考入了复旦、北理工等重点高校。这样的升学质量,说白了就是学术功底硬、学校给的平台够,才能让学生在顶尖学府里挑花眼。
展开剩余58%除了深耕国内,114名学子把目光投向了全球,手里的offer多到能“打包”——近300封世界名校邀请,平均每人2.5封,超九成还都是QS前100的高校。新加坡国立、南洋理工成了亚洲热门,光新加坡就去了30人,其中15人还是通过“3+1+1”联合培养项目走的;中国香港的港大、港科大也有不少身影,孙祥丰同学更是拿了港科大全奖直博和港府奖学金,同时还被清北、港中文抢着要。
欧洲那边,比利时鲁汶大学通过“2+2”双学位项目收了13人,荷兰代尔夫特理工、瑞士洛桑联邦理工也有学子入驻,胡天睿同学手里5所高校的offer,最终选了洛桑联邦理工。
美洲这边更厉害,13人赴美,2人进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常春藤,王妤冰同学还同时收到耶鲁、哥大等4所名校的邀请。这全球撒网还都能精准命中的能力,足见学校国际合作的“朋友圈”够大,学生的全球竞争力也够强。
再看直接就业的28名学子,虽然人数不多,但每一步都踩在了国家发展的“鼓点”上。集成电路、智能制造、机器人技术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,成了他们的主阵地。华为、上海华力这些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里有他们搞设计、做制造的身影;小鹏、比亚迪等车企中,他们在智能装备、新能源技术岗位上发力;还有人进了中国移动、南方电网这些央企,在通信、能源领域发挥专长。
说到底,从这235名学子的去向里,能实实在在看到华南理工大学铭诚书院的培养“套路”——学术上给够资源让学生能冲刺顶尖,国际上搭好桥梁让视野够开阔,就业上对接需求让能力有处使。这样的成绩单,或许就是对“华南理工大学怎么样”最实在的回答。
发布于:湖北省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