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仅需稍加留意现今的中美两国,便能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。
我国历来秉持谦逊态度,自称第三世界国家。这其实意味着我们不愿承担领导者的角色。简单来说,就像众所周知的那样:担心成为众矢之的。
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,而美国则一贯高调宣称:“我伟大美利坚,绝不做第二,若有第二,我便将其击败”——原因何在?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担心一旦自身倒塌,众人便会趁机推倒。
尽管言辞略显夸张,但确实揭示了其背后的根本逻辑。相较之下,印度和土耳其似乎总是热衷于争夺领导地位,尤其是印度,其行为显得尤为嚣张。那么,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?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二战时期。
显而易见,当前的国际秩序源于二战的深刻影响,这是历史铁证无疑。任何试图否认这一事实的尝试,都无异于徒劳。若要挑战现状,并非仅凭喊声,而是必须依靠实力。简而言之,二战后,尽管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应运而生,但仍有三个国家被严格限制在发展的天花板之下。
其一:唯一成功突围的中国
众所周知,雅尔塔会议与开罗宣言的签署,标志着二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。换言之,美国、苏联这两个凭借二战崛起的新兴力量,与昔日的世界霸主英国并肩而立,占据了全球权力金字塔的顶端,而法国和中国则扮演着维护平衡的关键角色。
正是这一原因,苏联才迫切希望将法国纳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列,而美国则反复强调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性。正是这两个国家,对美苏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。
法国兴起的戴高乐主义对美国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,令美国头疼不已,几乎到了恨不得将戴高乐扼杀的地步。而中国对苏联体系的挑战,更是让苏联怒火中烧,几乎要将世界的局势推向崩溃边缘。
然而,若要公允评价,美苏两极并未对法国的发展设定上限。本质上,法国是西方阵营的一员。从美国的视角来看,戴高乐离世后,法国便如同迈过了青春期的叛逆期……事实确实如此!
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,我国独树一帜,遭受美、苏、英三国的严格限制——若从我国视角审视,所谓的雅尔塔会议等事件,直言不讳地说,不过是将东北划归苏联势力范围,而江浙地区则成了美英的私域花园。
这正是苏联之所以挥师东北,对日本关东军展开猛烈攻势的原因。英国“紫英石号”曾在长江上炫耀武力,却最终遭遇了解放军的痛击。在三大战役结束后,美国和苏联纷纷迫不及待地要求中国实行划江而治,而朝鲜战争的爆发等一系列事件,亦是缘由所在……
层层叠叠的锁链,仿佛全方位无遗漏地锁定了中国,然而,我们却一一将其破除。直至新中国重返联合国,那最后的突围号角就此吹响。
为何现在美国强调绝不做第二,并率领一群盟友对中国施加压力?这背后的原因在于,一旦中国达到顶峰,将引发全球格局的根本性转变!
其二:凌乱的印度
提及印度,常有人戏谑。然而,若放眼全球视角审视,这个国家实则颇为独特。面对法国订单被美英抢走,法国又能如何?唯有默默忍受。其他国度遭受美国制裁、遭受美军的轰炸,又能有何作为?唯有默默承受!
尽管如此,印度却敢于与美国正面交锋。在俄乌冲突爆发之际,印度毫不犹豫地表明立场,宣称:“我们与俄罗斯关系亲密,你又能对我怎样?”
自是还有诸如“印度赚钱印度用,一钱别想揣回囊中”之类的俗语。然而,即便印度屡屡不循规蹈矩,拜登仍旧对其青睐有加,普京亦不时称赞,人人见了无不赞叹一声:“三个英勇”。
为何情形如此?这源于印度意识到自身同样陷入了发展瓶颈。因此,印度正努力突破束缚,但不幸的是,过程往往导致混乱一片。
首重枷锁源于印巴的分界。印度河与恒河流域,这片土地肥沃,却意外地被划归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。不仅如此,巴基斯坦还构成了对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直接威胁。换言之,印巴分治的后果,使得印度陷入了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困境。
这便是印度独立以来频繁卷入战火的根本所在。然而,这一局面之形成,实乃二战结束后,英国人强加于印度的沉重枷锁所致。
第二个束缚源自国家内部的涣散状态。二战之后,那些经济实现腾飞的国家,普遍存在一个显著共性。那就是:曾经历过一段所谓的独裁统治时期。例如,韩国在朴正熙时代,法国在戴高乐时期,巴西、阿根廷、菲律宾等国亦然——至于日本和德国,则是个例外,这里就不再赘述。
印度的独立虽然整体上沿袭了宗主国的体制,但实则如同小老鼠拉大车,缺乏相应的实力和经济基础,难以支撑这样的模式。不信吗?看看非洲众多国家,尽管照搬了宗主国的模式,却依然陷入困境。许多道理其实一目了然。
尼赫鲁渴望摆脱这些束缚,凭借个人威望推动改革,却不幸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中国作为对手!随着尼赫鲁的离世,印度不仅失去了权威的领导者,更是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——承接产业转移的绝佳机会。岁月如梭,转眼间过去多年,直至莫迪的崛起。尽管时移世易,但一切已然为时已晚!
正因为如此,许多人指出,印度的混乱局面,正是因为缺少一场类似于中国(三大战役)或美国(南北战争)那样的内部彻底整顿。目前,印度只能扮演平衡者的角色,而这个角色意味着它会被各方势力争取,但若想真正腾飞,其难度之大,可谓难上加难。
被滋养至肥美后,便准备收割。)
其三、暴躁的土耳其
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,土耳其与印度一样,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。这其中的原因与印度相似,即土耳其自二战以来,其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,甚至比印度和中国更为严苛。实际上,从一战后开始,土耳其的发展就已经受到了制约。
土耳其与印度、中国之间的一大区别在于,其前身的奥斯曼帝国曾长期统治欧洲,一度使欧洲人陷入绝望的深渊。换言之,土耳其既拥有如同中国一般的深厚历史荣光,激发着内在动力,同时也承受着类似印度的迷茫,难以明确前进的方向。
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!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,众多西方国家普遍持有怀疑态度:怎么会是你们?这怎么可能呢?绝不可能!
面对印度的挑战,不禁心生感慨:瞧,它又来了,嘿嘿……真是屡次光顾……哈哈,这份欢乐真是难能可贵。
他猛地翻了个身,究竟在做什么……似乎是在挠痒……一时间,人们误以为他是在拿武器。
或许略显夸张,但这一描述足以揭示欧美诸国对土耳其立场的微妙态度。自二战以来,苏联如巨兽般盘踞于黑海(面向欧洲一侧),其背后则是亟待统一的阿拉伯地区,而这里正是美苏两大阵营激烈角逐的战场。
正所谓“狗中哈士奇,国中土耳其”,即便将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得罪个遍,也无妨。
土耳其既难以融入欧洲的怀抱,亦未能与阿拉伯世界达成和解,宛如行走江湖多年的失意侠客,身边唯有头颅相伴,关键时刻人人皆可成为对手。例如,那艘令中国感到厌恶的瓦良格号航母,不仅击落了俄国飞机,还为了谋求私利而与美国的、北约的、欧盟的等各方产生龃龉。
终于,俄乌冲突爆发,土耳其似乎捕捉到了一条通往突破的希望之路,这才显得格外活跃。然而,结局却并未如预期,反而让埃尔多安怒火中烧,他暴躁地宣称:“派遣军舰护航黑海粮船,看普京能将我如何!”换言之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么离奇,而是当其发展受到限制时,所展现出的不懈挣扎。
为何日本与德国未曾显现出此类挣扎?正如前文所述,这两个国家驻有美军,并非仅仅限制了上限,而是直接实施了封锁。
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