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简称“流脑”)。这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发病急、进展快,致残率和致死率高,幸存者常面临终身后遗症。尽管疫苗策略大幅降低了全球发病率,但新血清群的崛起和诊断挑战,让防控工作依然严峻。
\n流脑由A、B、C、W、Y等多个血清群引起,发病急骤,部分患者从发热到多器官衰竭仅需数小时。全球流脑病死率高达10%~20%,幸存者中12%~20%会出现瘫痪、耳聋、精神障碍等严重后遗症。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瘀斑、意识障碍等。
\n世界卫生组织(WHO)提出2030年战胜脑膜炎的目标,现有疫苗可预防一半以上的脑膜炎病例。消除类疾病(如麻疹、风疹、乙肝、宫颈癌)疫苗效果好且接种广;控制类疾病(如黄热病、狂犬病)通过减少发病来降低死亡。流脑属于“控制类”范畴,其血清群变迁和疫苗覆盖不足仍是核心挑战。
\n流脑的隐形威胁不容忽视,优化疫苗策略是关键——优先使用覆盖多血清群的结合疫苗(如ACYW四价疫苗),并加强早期诊断。我们呼吁公众,尤其是儿童,及时接种广谱疫苗,为自己和家庭筑起防线。(资讯)
\n原标题:警惕流脑:高病死率的隐形杀手,疫苗保护需升级!
杠杠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